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影響因子的糾結——中國科技投入和科技期刊現(xiàn)狀

影響因子的糾結——中國科技投入和科技期刊現(xiàn)狀

瀏覽次數:7760 發(fā)布日期:2009-9-3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影響因子的糾結——中國科技投入和科技期刊現(xiàn)狀

按:10年的時間按道理來說是不算短了。在過去10年,國家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有個地方,也就是中國的科技期刊,卻是靜悄悄地,似乎依然睡眼朦朧,找不到發(fā)展的方向。對于這種狀況,中國期刊10年影響因子變化表是最好的說明(見后)。

每年,國家科研投入不斷增多,全國研究人員辛辛苦苦忙一年,文章算作科研成果,卻絕大多數發(fā)在了國外期刊?蒲腥藛T蜂擁地把“白米”免費送給外刊,圖的是SCI收錄和引用引子(IP)和引用次數的數據,國內期刊只!暗練ぁ,沒人看;四敲炊噱X搞科研,成果都給了外刊,當我們的后代子孫想要看前輩們的科研成果時,還得從外刊購買回來看。當我們高校里的大學生要看文獻的時候,卻是不那么容易獲取這些文獻資源,無法時時獲得科研的新鮮營養(yǎng),只好啃老書本。難道這就該是中國的科研嗎?難道這對中國科研不諷刺嗎?

最近,我花了點時間,對美國ISI收錄的中國科技期刊影響因子進行了一番整理和比較(數據圖,附后),從中可以看出我們國家在科技投入,科技期刊和論文產出方面的矛盾和問題:

1、中國科技期刊的發(fā)展步伐跟不上改革開放的發(fā)展速度。10年來,中國在科技期刊方面沒有進行實質的改革升級,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絕大多數期刊的影響因子一直小于1,未曾有質的飛躍。更有不少期刊名稱類似,歷史上是由于有內部矛盾,各立山頭所造成的。造成這種落后于改革開放的步伐是因為期刊管理專門人才不到位,無法對期刊的發(fā)展要求做出及時調整,以適應國際發(fā)展,網絡普及和參與知識產權的競爭。

2、與世界各國科技期刊比較,中國的期刊影響因子實在低得令人汗顏,這與我國的科技真實水平非常不相稱。我國最好的期刊,Cell Research,2008年度的影響因子為4.535,按影響因子排序,只排全球的第498位,落后巨大。雖然影響因子只是反映期刊文章被引用的情況,但這個數字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科技期刊的先進性和重要性。

3、由于片面強調科研文章的SCI收錄和影響因子,導致廣大科技工作者把科研成果往國外期刊發(fā)表。雖然我國在科技和人才引進方面加大了投入,但由此產出的科研成果所寫的高檔次文章卻絕大多數投到國外高影響因子的期刊去發(fā)表,這即造成了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流失,也造成了國內期刊得不到應有的發(fā)展和引用的后果。

科技工作者有自由按自己的意愿選擇文章發(fā)表在哪里,不能用行政命令來限制科技文章往國外發(fā)表,而是要通過改革中國期刊現(xiàn)狀,練好內功,從而吸引來自全球的科技文章發(fā)表在中國的期刊上。

因此,為了有利于中國科技發(fā)展和擁有自主的知識產權,對科技研究和成果發(fā)表需要做出相應的改革。尤其,有必要對科技期刊,按專業(yè)行業(yè)進行改革,組織科技期刊出版集團,改變目前各立山頭的狀況,提高科技期刊的專業(yè)審稿和發(fā)表速度,期刊的文章承載量和發(fā)行水平。為了提高中國期刊的世界影響力,可以考慮將所有期刊電子版網上公開,供世界免費下載和引用,期限10年。并在這10年內中國要形成類似于Nature,Science, ACS,Wiley 規(guī)模的期刊出版集團。

望中國教育和科技界同行們,尤其科技部和教育部官員們能夠協(xié)調起來,采取對策,改變我國這種科技期刊和文章發(fā)表現(xiàn)狀。特別地,要打破各自期刊分散在各個高校和部門的情況,還得由政府出面搞期刊合并和培植期刊專業(yè)集團。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