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外培養(yǎng)的人角膜緣上皮細胞(Human Limbal Epithelial Cells, HLEC)在治療角膜緣干細胞缺陷性疾病方面顯示良好的應用前景。但是,對于其移植后的存活狀態(tài)、行為方式以及長期效應等尚不明確。倫敦大學眼科研究所及莫菲爾眼科醫(yī)院Alex J. Shortt課題組,應用量子點技術作為HLEC體外移植的示蹤工具,并對其行為和有效性進行了評價。
Nuria Genicio等體外分離培養(yǎng)HLEC細胞,以偶聯(lián)穿膜肽的量子點標記細胞,通過細胞活力分析實驗確定,量子點標記沒有產(chǎn)生細胞毒性;克隆形成實驗顯示,量子點標記對于細胞增殖沒有明顯影響;對于干細胞及其分化標記物CK3、p63以及ABCG2等的表達分析顯示,量子點標記不影響HLEC的分化。接下來,利用器官培養(yǎng)模型形成去細胞的角鞏膜緣,然后將體外培養(yǎng)并標記量子點的HLEC細胞培養(yǎng)層移植入角鞏膜緣(圖1),在之后的示蹤觀察中,雖然細胞增殖導致量子點熒光信號逐漸減少,但是仍足以示蹤多次傳代的細胞,應用激光共聚焦顯微鏡可持續(xù)觀察至少2周(圖2)。上述實驗對于臨床干細胞治療提供了基礎實驗數(shù)據(jù),同時尚需應用在體模型進行深入分析與評價。
圖1 以量子點(紅色)標記HLEC細胞培養(yǎng)層并移植入器官培養(yǎng)模型。
(A)標記量子點(紅色)的HLEC細胞培養(yǎng)層于熒光顯微鏡下成像;(B)通過蛋白酶消化,量子點標記的HLEC細胞培養(yǎng)層從培養(yǎng)基底脫落;(C)器官培養(yǎng)室中去細胞的人角鞏膜緣;(D)HLEC細胞培養(yǎng)層移植后7天,與角鞏膜緣重構的激光共聚焦圖片。
圖2 量子點標記(紅色)的HLEC細胞培養(yǎng)層移植入去細胞的角鞏膜緣及其示蹤。
文獻來源:
Genicio N, Gallo Paramo J, Shortt AJ. Quantum dot labeling and tracking of cultured limbal epithelial cell transplants in vitro.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5;56(5):3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