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PCR技術的發(fā)展(上)

PCR技術的發(fā)展(上)

瀏覽次數:3765 發(fā)布日期:2017-6-5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各位科研君每天穿梭于實驗室,一定枯燥乏味吧!今天,和小編一起任性一回!聽聽小編給你講故事。注意啦,小伙伴們搬起板凳坐好啦!小編要開始講啦!

故事還得從我們熟悉的PCR開始~~~

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式反應,取名效法“原子核裂變鏈式反應”。首先將待擴增DNA模板加熱變性解鏈;隨之冷卻至某一溫度時,引物與待擴增模板序列發(fā)生退火結合;再將溫度升高使退火引物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得以延伸。其“鏈式”的含義在于,下一個反應循環(huán)(Cycle)使用的模板為上一個循環(huán)中的產物,故待擴增的DNA片段在鏈式反應中以2^n的幾何級數增長。

雖然PCR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但是其中隱藏了很多的有趣故事。讓我們先從PCR發(fā)明的歷史開始說起,聊一聊我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PCR吧!究竟是哪一個大教授發(fā)明了PCR呢?對!就是當時的這個帥小伙,凱利•穆利斯(K.B.Mullis)博士!

K.B.Mullis出生于1944年,童年時光,Mullis和兄弟姐妹們一起在農場里頑皮。此時,Mullis的生活和自然科學還沒有半點關系,他的童年時代并不像其他大科學家們那樣,從小就對身邊的自然現象充滿了興趣。1953年,PCR技術的理論基礎——DNA雙螺旋模型被提出的時候,Mullis和小伙伴們還仍然在鄉(xiāng)間開心地玩耍著呢。中學時代,Mullis來到了南卡羅萊納的首府Columbia,開始了一點點與科學相關的活動,可居然是造火箭。使用從媽媽廚房里拿出來的糖,以及從當地藥店開出來的硝酸鉀,還有不知道從哪里弄來的炸藥引線,Mullis就和小伙伴們在自家院子里面設計火箭。經過一次次的實驗,他們的火箭尺寸越做越大,最后竟然將一直青蛙發(fā)射了出去,飛了一英里多!

研究生階段,Mullis來到UC Berkeley攻讀生物化學博士學位,此時遺傳密碼剛剛被破解。但是Mullis仍然對DNA并不感冒。相反,他沉浸在天體物理學的課程當中,1968年甚至還在nature上發(fā)表了一篇論文闡述自己提出的假說《時間反演的宇宙學意義(The Cosm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ime Reversal)》。就是這篇文章幫助他“順利”通過博資考核。(這樣的經歷估計放在現在國內的大學里,肯定被老板找去談話不知道多少次了吧。

畢業(yè)之后,Mullis輾轉過幾個城市,更換過幾個不同的工作(寫寫科幻小說啦,殺殺老鼠啦……)。到了1979年,他才找到了一份固定的工作,在Cetus生物技術公司負責DNA合成工作,為公司里其他部門的研究提供20nt左右長短的DNA段片段。此時的他已經已經35歲了(看來都是大器晚成啊。,Mullis才和DNA發(fā)生了聯系。

由于自己的工作比較清閑,于是他開始幫隔壁實驗室的人思考如何檢測基因組中的單堿基突變。對于這個課題,Mullis曾提出一個叫做“oligomer restriction”的方法,非常類似于Sanger測序的原理:將一個DNA短片段結合在待測堿基的上游,隨后利用放射標記的雙脫氧核糖核苷三磷酸(ddNTP)為原料,在體外進行DNA復制。由于ddNTP的特性,DNA復制會停在ddNTP結合的位置。接下來只需要依次放射標記四種ddNTP,再通過跑膠觀察就可以得知待測位點的堿基是什么了。Mullis對于這一問題的思考堪稱“偉大的思考”,因為想法演化成了PCR技術,同時與1980年獲諾貝爾獎的Sanger測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來源:武漢金開瑞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聯系電話:027-62431110
E-mail:3013422302@qq.com

標簽: PCR技術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