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甲醛(HCHO)是烴類光氧化產物,也是HOx自由基前驅體。在對流層,主要是通過甲烷的氧化形成的,而在陸地邊界層中,異戊二烯的氧化可以主導HCHO的產生。HCHO的光化學性質可以用來做HOx形成的模型預測。甲酸(HCOOH)的來源包括異戊二烯氧化、生物排放和生物量燃燒。實驗結果表明,有機氣溶膠大氣氧化產生氣相HCOOH和HCHO。深入的了解光化學臭氧形成、大氣硫氧化和SOA形成所涉及的機制,對于理解全球氣候變化是必要的。HCHO是其形成和處理的重要指標。同時測量HCHO和HCOOH可以為改進的SOA形成和傳輸模型提供信息。
哈佛大學Rodrigo聯(lián)手Aerodyne公司Scott和David等人,在2004年于新西蘭上空,進行了機載航測空氣質量,時時監(jiān)測大氣中的HCHO和HCOOH變化。實驗采用Aerodyne Dual laser監(jiān)測儀,該光譜儀用于同時測量兩個QC激光器的吸收(樣品)、脈沖歸一化(參考)和頻率鎖定光譜。Aerodyne光學設計的一個關鍵特性是,這兩個激光源沿著幾乎相同的光路傳播,并共同聚焦在相同的探測器元件上。這大大降低了光學的復雜性。兩個激光器之間的間隔為200μS,采集頻率10HZ。光譜數據為2004年7月5日過境飛行數據的5分鐘平均值。雙激光中一個激光頻譜為1765cm-1,監(jiān)測HCHO和HCOOH;另一個激光頻譜為967cm-1,監(jiān)測NH3。本次實驗是脈沖量子級聯(lián)激光技術在機載平臺上的首次應用。
整個實驗得到了四塊研究結論,包括異戊二烯氧化、火流羽事件、HCHO和HCOOH的光譜識別和城市流羽分析。
Rodrigo等人通過本次實驗認為:Aerodyne儀器比我們以前用低溫鉛鹽可調諧二極管激光器部署的儀器更小、更緊湊。結合飛機上其他儀器的數據,這些觀測結果揭示了異戊二烯氧化產生的HCHO和HCOOH的來源、老化森林火羽中增強的HCOOH的觀測結果,以及城市外流中二次人為烴氧化的證據。這些數據將有助于繼續(xù)模擬大氣碳氫化合物氧化和次生有機氣溶膠的形成和去除。TILDAS技術的靈敏性和選擇性,可以在更廣泛的小型機載平臺上,對一些重要的微量氣體進行自主的常規(guī)性檢測。
Aerodyne HCHO和HCOOH痕量氣體監(jiān)測儀:
1765cm-1 |
HCHO |
CHOOH |
1S |
0.08ppb |
0.12ppb |
100S |
0.03ppb |
0.04ppb |
Meas Range |
10000ppb |
10000ppb |
本文獻:
Airborne measurements of HCHO and HCOOH during the New England Air Quality Study 2004 using a pulsed quantum cascade laser spectrometer
其他參考文獻:
Ellis, R. A., et al. “Characterizing a Quantum Cascade Tunable Infrared Laser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Spectrometer (QC-TILDAS) for measurements of atmospheric ammonia”, Atmos. Meas. Tech., 3 (2010), 39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