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什曼(黑熱病)原蟲的形成原理及防治
瀏覽次數(shù):3678 發(fā)布日期:2019-11-2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利什曼(黑熱。┰x檢測試劑及預防
利什曼。╨eishmaniasis),又稱黑熱。↘ala-azar)。它的病原體是幾種趨內臟的(viscerotropic )利什曼原蟲(leishmania spp)。原蟲主要寄生于病人體內的巨噬細胞里,由雙翅目昆蟲白蛉為傳播媒介。臨床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長期不規(guī)則的發(fā)熱、脾臟腫大、貧血、消瘦、白細胞減少和血清球蛋白的增加,如不予合適的治療,患者大都在得病后1-2年內因并發(fā)其它疾病而死亡。利什曼原蟲廣泛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地區(qū),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人獸共患寄生蟲病,主要宿主為脊椎動物,常見的感染對象包括蹄兔目、嚙齒目、犬科、和人類。
在我國流行的是杜氏利什曼原蟲,曾廣泛分布于長江以北,包括山東、河北、河南、江蘇、安徽、陜西、甘肅、新疆、寧夏、青海、四川、山西、湖北、遼寧、內蒙古及北京市郊等16個省市自治區(qū)。近年來主要在甘肅、四川、陜西、山西、新疆和內蒙古等6省(區(qū))每年有病例發(fā)生。
根據(jù)傳染源不同,我國黑熱病分為3種類型:人源型、犬源型、自然疫源型。犬源型多見于丘陵山區(qū),分布于甘肅、青海、寧夏、川北、陜北、冀北、遼寧和北京等地。
- 人源型:主要發(fā)生在新疆南部古老綠洲地帶,病人是主要傳染源,患者大都是青壯年,尚未發(fā)現(xiàn)動物宿主。媒介為近家棲的長管白蛉。
- 犬源型:主要發(fā)生在甘肅、四川、陜西、山西的山丘地帶,病犬多見,為主要傳染源,患者大都是10歲以內的兒童。媒介是野棲或近野棲的中華白蛉。
- 自然疫源型:分布在新疆和內蒙古的荒漠地帶,傳染源為感染利什曼原蟲的野生動物,患者大都是2歲以內的嬰、幼兒。媒介為野生野棲的吳氏白蛉和亞歷山大白蛉。
利什曼原蟲診斷檢測
- 檢測血清抗體如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對流免疫電泳、間接熒光試驗、直接凝集試驗,膠體金快速試驗等。
- 檢測血清循環(huán)抗原單克隆抗體抗原斑點試驗用于診斷黑熱病,陽性率高,敏感性、特異性、重復性均較好,僅需微量血清即可,還可用于療效評價。
- 分子生物學方法:用聚合酶鏈反應及DNA探針技術檢測黑熱病取得較好的效果,敏感性、特異性高,但操作較復雜,目前未能普遍推廣。
免疫膠體金試驗:深圳科潤達生物提供的皮膚利什曼原蟲試劑、內臟利什曼試劑,犬利士曼黑熱病檢測試劑通過美國FDA認證,操作方法簡便、快速,準確度高,可普遍推廣應用。犬利士曼黑熱病檢測試劑的原理是硝化纖維膜在檢測區(qū)包被了重組的VL抗原,在質控區(qū)包被了雞抗蛋白A。在實驗中,血清樣本與膠體金結合物(膠體金標記的蛋白A)反應,而膠體金結合物預先包被在檢測條上;旌衔镌诿毠茏饔孟卵刂趸w維膜移動,然后與重組的VL抗原反應,并生成一條紅色帶。如果存在該紅色帶表明陽性結果,反之則為陰性結果;旌衔锢^續(xù)移動,到達固化的雞抗蛋白A區(qū)(質控區(qū)),會在質控區(qū)生成一條紅色帶。質控區(qū)紅色帶的出現(xiàn)說明樣本體積充足、液體流動適宜和作為對試劑的質控。使用美國INBIOS的犬黑熱病快速檢測試劑在26條確認患有利氏曼病 的犬上進行測試,26條犬全部檢出(檢出率100%)8條非感染的犬的檢測顯示,陽性率為0。
黑熱病預防
- 在流行區(qū)進行黑熱病及防治的宣傳,提高居民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
- 應用寄生蟲學和血清免疫學方法查出感染內臟利什曼原蟲的犬應及時殺滅。
- 保護易感人群,加強防蛉措施,避免白蛉叮咬。
- 滅蛉、防蛉 每年5~9月白蛉活動季節(jié)采用殺蟲劑室內和畜舍滯留噴灑殺滅中華白蛉。
- 寵物食盆應與其他器具分開,定期清洗消毒,避免與寵物過分親密。(與犬貓密切相關的原蟲有:利什曼原蟲、弓形蟲、新孢子蟲、住肉孢子蟲、等孢球蟲、隱孢子蟲、巴貝斯蟲、賈第鞭毛蟲、毛滴蟲、阿米巴蟲等。)
更多產品信息及咨詢,請瀏覽我們的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