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病毒引起的線粒體生物能學變化機制治療傳染病潛能展望

病毒引起的線粒體生物能學變化機制治療傳染病潛能展望

瀏覽次數(shù):1168 發(fā)布日期:2022-11-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由病毒所引起的傳染性疾病致死率占全世界人口死亡的很大比例。傳染病的種類和特點多種多樣,在全球范圍內,多種傳染病病毒可對非特定環(huán)境和人群進行大范圍的傳染,例如,革登熱等病毒的感染不因環(huán)境改變而限制,它可造成大范圍的流行性傳播。如果考慮到與傳染病病原具有顯著相關的慢性疾病,例如肝細胞癌(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病毒等),那么傳染病的覆蓋度和死亡率將會更高。

宿主與病毒之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兩種機制,即宿主代謝在病毒復制中的重要作用和線粒體在此過程中的主動參與。病毒沒有進行能量代謝的生理機制,因此他們biyu寄生生活在宿主細胞內才能完成繁殖與傳播。各種病毒會應用其自身獨特的生理機制來調節(jié)線粒體的產能,以便于提高病毒的自我復制能力。在近期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了宿主與病毒相互作用的一個新觀點,即宿主代謝在病毒復制和感染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

病毒的繁衍循環(huán)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涉及多種不同的宿主細胞器。不同的病毒已經(jīng)演化出其獨特的繁衍策略。實際上,線粒體除了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fā)揮作用外,也積極的參與了病毒的復制過程。以下將詳細闡述在病毒感染過程中線粒體生物能的調節(jié)模式以及病毒誘導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對細胞代謝的影響。

1、細胞器功能:線粒體ATP合成

少量的ATP是通過真核細胞胞質中的糖酵解合成的,絕大多數(shù)細胞ATP是由膜結合蛋白復合物合成的。跨線粒體內膜的pH梯度和跨膜電勢的聯(lián)合作用所產生的電化學能稱為質子原動力,當質子通過蛋白復合物返回線粒體基質時,它驅動ADP和Pi合成ATP,利用的是復合蛋白物 V(ATP合酶)通道。線粒體很容易受損,線粒體一旦受損則會對細胞功能造成嚴重后果。例如,線粒體膜通透性(MMP)的病理狀況會影響氧化磷酸化和線粒體ATP合成。完整細胞或通透性細胞中測得的呼吸控制比和P / O比可用于評估不同病理狀態(tài)中的線粒體功能是否完整 ,包括病毒感染的宿主細胞線粒體功能情況。這些測量結果可用于評估磷酸化能力和電子傳遞能力、呼吸復合物的活性以及偶聯(lián)效率等,是研究病毒對線粒體功能的影響以及了解病毒性疾病發(fā)病機理的重要工具。

圖1.線粒體呼吸鏈和氧化磷酸化:(a)人肝細胞的電子透射顯微照片,顯示線粒體(M)帶有電子致密cr。(b)感染登革熱病毒的人類肝細胞的電子傳輸顯微照片(電子致密顆粒;箭頭)。病毒顆粒(紅色箭頭)位于線粒體(M)和內質網(wǎng)(ER)附近。[YL1]

2、細胞器病理:病毒感染期間線粒體的生物能

抗病毒感染后產生的先天免疫反應主要以I型干擾素(IFN-α和IFN-β)、其他促炎性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為主。感染后,宿主的種系編碼模式識別受體(PRR)可以檢測到病毒成分。胞質維甲酸誘導基因I(RIG-1)樣受體的信號轉導取決于線粒體抗病毒信號蛋白(MAVS)(也稱為IPS-1,CARDIF和VISA)。MAVS與線粒體外膜(OMM)相關聯(lián),其定位對于抗病毒免疫反應至關重要。MAVS抗病毒信號傳遞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它依賴于線粒體的動力學。調節(jié)線粒體融合的線粒體融合蛋白與抗病毒信號蛋白(MAVS)相互作用,這對于正確的抗病毒反應至關重要 。線粒體網(wǎng)絡的完整性和持續(xù)的呼吸能力對于早期抗病毒的先天免疫反應很重要。

線粒體控制病毒感染過程中的凋亡也是先天免疫的重要方面。抗凋亡或促凋亡的病毒蛋白共同選擇宿主線粒體來調節(jié)MMP,從而影響線粒體生物能,進而有利于病毒復制 。病毒誘導的線粒體生物能學變化是驅動復制的重要機制,代表了對病毒感染的早期反應。代謝組學和通量組學分析也提示了人類巨細胞病毒HCMV感染期間改變了線粒體的功能,增加了糖酵解和TCA循環(huán),使代謝通量增加 。

如:登革熱病毒感染是z常見的蟲媒病毒疾病,會引起急性感染,進而引起生物體的肝功能障礙;Sindbis病毒(典型的甲型病毒)在小鼠中可引起急性腦炎,它是研究人類腦炎的分子機制的重要模型。線粒體生物能學改變可能參與了這一過程;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中也觀察到線粒體功能的嚴重改變,這是肝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穩(wěn)定表達HCV多蛋白的人細胞表現(xiàn)出常規(guī)呼吸減少和與ATP合成無關的呼吸減少,從而導致RCR降低。

圖2.病毒感染的代謝作用:病毒復制影響線粒體生物能,進而影響整體能量代謝。星形和粗箭頭表示受病毒感染刺激的代謝步驟和治療中潛在的代謝靶標,如文中所述。在HCMV,Mayaro和Kaposi-肉瘤病毒感染后,已觀察到通過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徑的通量增加。單純皰疹病毒1通過使草酰乙酸偏離TCA周期而刺激嘧啶的代謝;檸檬酸鹽偏離線粒體用于脂肪酸合成是HCMV利用的機制;登革熱病毒刺激脂質液滴儲存的降解并增加_氧化;另一方面,HCV感染會導致脂質滴中三;视偷睦寐式档;HCMV感染后,觀察到谷氨酰胺代謝使碳進入TCA循環(huán)的增加;病毒感染后,線粒體電子轉移系統(tǒng)(ETS)受到不同方式的影響。

實驗證明在接受抗病毒治療的患者中,從感染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患者中分離出的CD4 +淋巴細胞的耗氧量顯著降低,ETS和氧化磷酸化能力均明顯降低。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本身會引起這種效應。因為未接受治療的患者的淋巴細胞線粒體呼吸與對照組相似。因此,線粒體生物能學的調節(jié)是病毒誘導的細胞代謝變化的重要方面,了解這些作用可能有助于選擇適當?shù)目共《局委煼椒ê秃罄m(xù)治療工具。

3、細胞生理學:病毒引起的線粒體功能障礙(對細胞代謝的影響)

細胞具有ATP調節(jié)和ATP利用的生理機制,因此細胞ATP含量保持恒定。癌細胞中線粒體和細胞質之間的交換發(fā)生著變化,即使在較高氧的分壓下,也會通過糖酵解的增加確保 ATP的產生速率。例如,在卡波西氏肉瘤相關皰疹病毒的潛伏感染中,線粒體耗氧量的減少可通過糖酵解的增加來補償 。糖酵解抑制劑如草酸鹽和2-脫氧葡萄糖可誘導感染細胞的凋亡。在長期表達HCV多蛋白的細胞模型中也觀察到了糖酵解補償,該蛋白表現(xiàn)出抑制的線粒體功能。糖酵解的增加是由HIF-1穩(wěn)定介導的,它不僅維持而且還增加了細胞ATP的含量 。在HCM 和單純皰疹1病毒HSV-1感染之后,同樣觀察到細胞ATP的增加。正如我們在Mayaro感染中觀察到的那樣,即使在沒有線粒體改變的情況下,糖酵解的上調也被觀察到,這也是由α病毒引起的。葡萄糖代謝會隨著PFK-1活性的增加而改變,這不僅會驅動ATP的合成,而且還會使戊糖磷酸途徑(PPP)的葡萄糖碳偏向生物合成目的。在HCMV感染的細胞中也發(fā)現(xiàn)通過PPP的通量增加(圖2)。HCMV感染后也顯示了PFK-1的功能激活。

病毒感染還可通過調節(jié)TCA周期影響脂質代謝。HCMV就是這種情況。HCMV感染將檸檬酸從線粒體轉移到細胞質,在那里它充當ATP-檸檬酸裂解酶的底物,產生草酰乙酸和乙酰輔酶A。后者用作脂肪酸合酶復合物的間接底物以合成脂肪酸(圖2)。通過抑制脂肪酸的合成,研究者觀察到了較低的病毒產生,表明脂質生物合成的上調對于病毒的包膜和復制很重要。除了代謝中間體的偏離外,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1(SREBP1)的活化是脂肪生成上調和HCMV增殖的關鍵因素。在不同的HCV感染模型中也觀察到脂質代謝的驚人改變。HCV感染的細胞(以及感染對象的肝臟活檢)顯示出三;视偷姆e累增加,并沉積在LD中。

在單純皰疹病毒1(HSV-1)感染期間也觀察到TCA周期的調節(jié)。通量組學分析表明,感染HSV-1的細胞偏離了TCA周期的草酰乙酸,并增加了其轉化為天冬氨酸的嘌呤嘧啶的合成(圖2)。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發(fā)現(xiàn),顯示了另一種依賴中間代謝的病毒復制策略,如在HCMV感染中觀察到的。

此外,由于不同的病毒能夠調節(jié)抗氧化酶,病毒感染會誘導控制復制的活性氧(ROS)的產生。ROS產生的增加可能有助于線粒體生物能學的改變。反過來,功能異常的線粒體可加劇氧化應激,導致能量崩潰和細胞死亡。鈣代謝與ROS誘導的線粒體氧化應激有關,如HCV感染,內質網(wǎng)(ER)積極參與這一過程。z近,由于鈣調蛋白依賴性激酶抑制作用降低了糖酵解通量并阻止了病毒復制,因此鈣代謝也被證明參與了HCMV誘導的糖酵解,提示了另一種可能的治療靶點。病毒誘導的ROS產生也將免疫應答與線粒體聯(lián)系起來。ROS產生增加會增強MAVS向IRF-3和NF_B的下游信號傳導,因此限制了病毒復制。線粒體(通過巨噬自噬選擇性去除線粒體)還通過去除功能異常的線粒體來減弱ROS的產生,這是控制加劇免疫反應的一種方法。需要確立線粒體作為控制不同病毒復制機制的影響。

病毒感染會引起新陳代謝的重新編程,從而導致獨特的生物能表型,這對于驅動病毒復制至關重要。因此,代謝拮抗劑不僅對治療病毒感染很重要,而且對我們更好地了解宿主代謝的病毒調節(jié)(尤其是不同病毒使用的代謝策略)也很重要。

關于線粒體超復合體的組織和感染細胞中線粒體網(wǎng)絡的功能和結構研究是線粒體生理的重要方面。這些方面都可能闡明了病毒策略,因為它們都與鈣代謝和氧化應激的調節(jié)有關。


文章來源: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Virus-induced%20changes%20in%20mitochondrial%20bioenergetics%20as%20potential%20targets%20for%20therapy

來源:北京華威中儀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13161432776
E-mail:marketing@hwsci.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