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兩種小動物三維活體成像設備核心功能對比白皮書

兩種小動物三維活體成像設備核心功能對比白皮書

瀏覽次數(shù):1752 發(fā)布日期:2022-11-12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近五年來,三維小動物活體成像開始頻繁出現(xiàn)在生物實驗室的采購中;談到小動物活體成像,就無法回避PE公司,作為長期坐在第一把交椅的老大(如果把PE收購前的歷史也包括進來),似乎很有興趣繼續(xù)引領三維斷層掃描的概念與市場。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看似先進的最高型號IVIS Spectrum CT(PE)其實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中看不中用。

      說其不中用,一定要有科學事實的;到底是哪些功能不中用呢?

1,三維斷層掃描成像;
2,活體內(nèi)分子標記物的定量定位能力;
3,熒光的穿透深度(活體組織中);

       我承認PE公司在生物發(fā)光成像以及二維成像的領導地位,并認可其功能;我們所有的質疑都是針對其三維功能;

       我很愿意和同行以及PE公司的技術人員探討上述觀點是否科學?歡迎爭論,從爭論中學習和服務于科研。

下面我來分享一下我們技術人員在實驗基礎上的技術對比。

一、引言

可用于臨床前實驗動物研究的三維(3D)熒光成像是一種強大的成像方法,但長期以來,由于缺乏合適的探針和染料以及成像儀器本身的局限性,這種成像方法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近年來,隨著對幾種近紅外(NIR)波段的分子探針和熒光染料的開發(fā),新的NIR探針不斷面世,重新喚起了科學界對于3D熒光成像的興趣。

目前市場上的三維熒光成像設備主要包括 PerkinElmer品牌的IVIS SpectrumCT和 FMT,以及TriFoil Imaging品牌的InSyTe FLECT/CT。由于FMT設備不再被品牌方積極銷售,使得IVIS Spectrum CT 成為研究界最廣泛應用的 3D 光學成像儀器。

為探究這一主流設備與上市時間較短的新型3D成像設備InSyTe FLECT/CT之間的技術差異,哈佛大學-麻省總醫(yī)院(MGH)的合作研究項目組成員,利用組織模擬假體,對這2種設備的3D熒光成像能力進行了一對一的比較,結果清晰地展示出InSyTe FLECT/CT設備在3D成像上的優(yōu)勢。

二、材料介紹

①組織模擬假體:

一種具有已知光學特性(μa = 0.1 cm-1,μs’ = 10 cm-1)的圓柱形組織模擬模型,直徑為24 mm,生產(chǎn)廠家:Biomimic, INO, Quebec, Canada。以下簡稱為“模體”。該模體在距表面12mm和5mm的深度含有2個直徑為3mm的內(nèi)腔,用于在模體內(nèi)部的不同深度放置熒光毛細管樣品,參見圖1。

圖1. 組織模擬假體示意圖,顯示熒光毛細管可放入的位置。

②毛細管:

直徑為3 mm的毛細玻璃管,產(chǎn)品信息:WG-3000-4, SP wilmada - labglass, New Jersey, USA。毛細管內(nèi)填充有30μl熒光染料,可放置于模體內(nèi)部的不同深度進行熒光成像。

③熒光染料:

吲哚菁綠(ICG),一種水溶性的、已被美國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FDA)批準可應用于臨床的近紅外熒光染料。

三、實驗內(nèi)容

(1)構建標準曲線:

利用組織模擬假體,分別在IVIS Spectrum CTInSyTe FLECT/CT設備上對稀釋后的ICG溶液進行成像,構建標準曲線。

將含有不同濃度ICG的毛細玻璃管插入模體的P1孔腔中(距離表面深度為12mm),依次進行掃描。
對于InSyTe FLECT/CT設備獲取的信號數(shù)據(jù),使用VivoQuant(Invicro, Massachusetts, USA)軟件進行定量分析;對于IVIS Spectrum CT設備獲取的信號數(shù)據(jù),使用PerkinElmer Living Image軟件包進行定量分析。
用于建立標準曲線的ICG濃度分別為10μM、5 μM、2.5 μM和1.25 μM。

(2)樣品處于不同位置時的信號結果比較:

使用IVIS SpectrumCT上的相機采集處于不同角度和方位的樣品圖像,用于評估信號采集方向的差異對最終重建圖像的影響。

將含有2.5 μM ICG染料的毛細玻璃管放置在模體的P2孔腔中(距離表面深度為5 mm),并相對于IVIS Spectrum CT上的相機在不同位置處采集熒光信號。

同樣地,在InSyTe FLECT/CT設備中,對同樣處于模體P2孔腔的、含有2.5 μM ICG染料的毛細玻璃管進行掃描。對二者的重建圖像進行比較。

四、實驗結果

(1)使用IVIS Spectrum CT和InSyTe FLECT/CT設備分別構建得到的標準曲線結果如圖2所示,并對數(shù)據(jù)進行最小二乘線性回歸分析。利用InSyTe FLECT/CT設備獲取的結果呈現(xiàn)幾乎完美的線性(R2 = 0.99),表明熒光強度隨著染料濃度的增加而相應增加。而利用IVIS SpectrumCT設備獲取的結果雖然也是線性的(R2 = 0.85),但線性擬合程度不及InSyTe FLECT/CT。(由于10μM的染料濃度較高,熒光發(fā)生自猝滅,其檢測結果未納入這兩種設備的線性回歸分析中。)

圖2. 分別使用InSyTe FLECT/CT(上)和IVIS Spectrum CT(下)設備對連續(xù)稀釋的ICG染料進行熒光成像,構建標準曲線,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

(2)模體相對于兩種成像設備上探測器/相機的位置如圖3所示。由示意圖可以看出,InSyTe FLECT/CT設備在數(shù)據(jù)采集的過程中,使用了可以始終圍繞樣品旋轉的探測器機架,這種非定向的測量方式,使得對于樣品信號的檢測可以不受樣品所處方位的影響。而在IVIS SpectrumCT設備中,相機處于固定位置,因此在測量時,樣品所處的位置對于檢測結果將變得非常敏感。

圖3. InSyTe FLECT/CT(左)與IVIS Spectrum CT(右)在數(shù)據(jù)采集方式上的對比。

圖4顯示了在不同角度和方位獲取的樣品信號結果之間的比較,分別使用之前已構建好的標準曲線、根據(jù)測定的熒光信號來計算染料的濃度,并與真實的染料濃度(2.5 μM)做比較。

由結果可以看出,InSyTe FLECT/CT獲取的信號強度不受樣品所處位置的影響,檢測到的熒光信號始終是穩(wěn)定的,據(jù)此計算得到的染料濃度(2.2 μM)十分接近真實的染料濃度。而IVIS Spectrum CT檢測到的熒光信號受樣品所處不同位置的影響較大,不同位置計算得到的染料濃度有較大差異。

圖4. 根據(jù)InSyTe FLECT/CT(上)與IVIS Spectrum CT(下)在不同位置獲取的熒光信號強度,計算得到染料的濃度。

五、討論與分析

      從構建得到的標準曲線結果來看,IVIS SpectrumCT與InSyTe FLECT/CT設備在精確重建三維熒光數(shù)據(jù)的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距。FLECT/CT的成像結果與模體中熒光毛細管的物理形狀和特征非常一致,也顯示了預期的來自毛細管的漫射熒光。

     相比之下,IVIS Spectrum CT的成像結果較難解釋,因為重建后的熒光信號既不出現(xiàn)在預期的物理位置,其形狀也與模體中實際的熒光毛細管不一致。

      對分別利用InSyTe FLECT/CT和IVIS Spectrum CT采集的信號構建得到的標準曲線的定量分析顯示,二者的R2值均具有線性。

     其中,InSyTe FLECT/CT的R2值為0.99,具有接近理想狀態(tài)的線性響應,而IVIS Spectrum CT的R2值為0.85,也具有線性響應。然而,二者之間的線性響應還是有一些不同之處的。對于FLECT/CT獲得的數(shù)據(jù),系統(tǒng)通過閾值重構熒光體素,在最大值和全寬半最大值(FWHM)之間選擇感興趣區(qū)域(ROI),這種方法考慮到了整個重建熒光體積上體素值的變化。對于IVIS Spectrum CT獲得的數(shù)據(jù),是根據(jù)制造商提供的指南選擇了一個特定的ROI,該ROI只覆蓋了重構熒光的一小部分區(qū)域。這種方法將分析結果局限于一個小的ROI內(nèi),而不是考慮整個重構體的變化。目前尚不清楚,如果選擇了不同的ROI,或對整個重建體積進行分析的話,標準曲線將如何變化。

      樣品處于不同位置時的信號測定結果顯示,InSyTe FLECT/CT和IVIS SpectrumCT在3D熒光成像性能上的對比更加明顯。

     InSyTe FLECT/CT成功重建了P2(5mm位置)處的熒光毛細管,并且,可以根據(jù)測定的熒光信號強度,使用標準曲線正確估計出染料濃度。由于InSyTe FLECT/CT采用的是可以圍繞樣品旋轉的檢測機架,因此不受樣品所處的不同方向和位置的影響(即無方向性,樣品處于任何位置時的檢測結果均一致)。

      IVIS Spectrum CT的成像結果則顯示出設備對于樣本方向的敏感性以及嚴重的局限性。對處于3個方向上的樣品,IVIS Spectrum CT的成像都無法做到準確重建,因此也無法正確計算得到毛細管中的熒光染料濃度。這是由于IVIS Spectrum CT在樣品成像區(qū)域的上方設置了固定位置的探測器,無法有效地在360°范圍內(nèi)獲取用于精確重建3D熒光圖像的數(shù)據(jù)導致的。

六、總結

     三維熒光成像是一種重要的臨床前研究方法,但由于現(xiàn)有儀器設備的限制,尚未得到充分應用。

     InSyTe FLECT/CT,作為一款專門設計用于實現(xiàn)深部組織成像的臨床前成像儀器,能夠實現(xiàn)精確的3D熒光成像和定量分析功能,恰如本技術白皮書中演示的結果。

     3D可視化技術提供了進一步定量分析的機會,如對腫瘤大小和體積的變化進行監(jiān)測,測定治療藥物的分布和濃度,以及用于觀測其他的生物現(xiàn)象。

      InSyTe FLECT/CT所使用的 3D熒光成像,可以作為一種補充的技術手段,填補快速型、2D光學成像篩查應用和基于放射性同位素的3D成像(即PET、SPECT)之間的成像技術空白,非常適用于臨床前的相關研究項目。

      另一方面,根據(jù)中南大學曾文彬教授團隊發(fā)表的“NIR-I Dye-Based Probe: A New Window for Bimodal Tumor Theranostics”文章中的觀點,近紅外(NIR)成像已成為腫瘤診斷的有力方法,而將NIR熒光成像與其他成像方式進行結合的雙模態(tài)成像,能夠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的協(xié)同成像效果,在疾病的診斷治療中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

      基于這種多模態(tài)成像的設計理念,除3D熒光成像的功能之外,InSyTe FLECT/CT系統(tǒng)還配備了強大的CT功能,利用CT所具有的空間分辨率高、解剖信息準確、價格相對實惠等優(yōu)點,與NIR 3D熒光成像的高靈敏度實現(xiàn)成像功能上的高度互補,使檢測結果更加接近體內(nèi)真實情況,同時滿足研究人員對精確定位與定量分析的需求。

InSyTe FLECT/CT技術并非全能,它也有很多不足,例如在成像速度和高通量方面就不是優(yōu)勢。

但它確是名副其實的詮釋了3D成像、定量、定位的功能;

迄今為止,它為近紅外一區(qū)成像(活體)提供了相對完美的解決方案:

它擁有針對弱光和深層發(fā)光的檢測能力;

它為納米生物學、藥物的藥效評估(實驗動物)和靶向藥物的生物學分布提供了新的檢測方法;

它是實驗動物影像平臺的一部分,與生物發(fā)光等技術一起共同為生命科學的研究服務。

來源:北京博益?zhèn)I(yè)儀器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010-64841721/1727,64842355/2356,58294864/4669,13810818543
E-mail:13810818543@139.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