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 (1) DNA 5-羥甲基胞嘧啶的發(fā)生和轉化機制理解。 (2) 研究哺乳動物基因組中5-羥甲基胞嘧啶發(fā)生和分布的不同方法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 (3) 5hmC修飾和相關的表觀遺傳學修飾在DNA修復、復制、轉錄和細胞分化中發(fā)揮的主要調控作用。 (4) 5-羥甲基胞嘧啶作為疾病標志物和治療靶點的潛在效用。
1、Introduction
基因組的關鍵功能是存儲、復制和傳遞編碼的遺傳信息。通過使用一種(表觀)遺傳“書簽”系統(tǒng),可以有意義且及時的read不同類型細胞中數(shù)十億(M)重復的G:C或A:T堿基對組成的基因組,這是一種允許生物體在發(fā)育過程中或響應環(huán)境時保持或重新編程每個細胞身份的機制。此過程中的關鍵參與者是DNA甲基化,它通過酶催化將甲基基團從普遍存在的輔因子S-腺苷-1-甲硫氨酸(SAM)轉到DNA的特定靶標上。DNA甲基轉移酶的三個主要產(chǎn)物是N6-甲基腺嘌呤、N4-甲基胞嘧啶或5-甲基胞嘧啶(mC)。值得注意的是,生物體安裝的甲基基團不會改變目標核苷酸的配對特異性,從而保留基因組的原始基因組內容。甲基基團暴露在DNA螺旋的主槽中(圖1),通過特有的細胞蛋白質、酶或大型多組分復合體read這些“立體”基團。這些特征使修飾堿基非常適合作為生物信號的表觀遺傳標記,作為基因組“之上”的額外調控層進行生物信號傳遞。三種類型的DNA甲基化均在微生物中發(fā)現(xiàn),且呈序列特異性。在脊椎動物中,主要的甲基化產(chǎn)物是mC(圖2a);mC甲基化以序列特異性(主要但不限于CpG二核苷酸)和位點特異性的方式發(fā)生。DNA甲基化水平在發(fā)育過程中變化很大,但在體細胞組織中,除了在CpG島(CpG位點高度富集的基因組區(qū)域)中的CpG外,大多數(shù)(70-80%)CpG均甲基化。當定位于CpG島時是基因啟動子的重要轉錄沉默子。三種主要類型的DNA甲基轉移酶在哺乳動物基因組中具有活性。初始甲基化模式由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Dnmt3a和Dnmt3b建立,而細胞分裂中CpG甲基化標記的保持則由維持甲基轉移酶Dnmt1進行。鑒于其重要性,mC通常被稱為DNA的第五堿基。
圖2:O、N和C原子上DNA核苷酸的生物甲基化和去甲基化化學策略。
a. C5 Mtase酶通過將磺基結合的甲基SN2轉移到共價活化的靶胞嘧啶殘基上進行胞嘧啶甲基化;
b. 哺乳動物TET雙加氧酶氧化DNA中的mC產(chǎn)生化學穩(wěn)定的hmC,hmC進一步氧化為fC或caC,被專用糖基化酶去除;
c. DNA烷基化損傷產(chǎn)物O6-甲基鳥嘌呤通過將O6-甲基轉移到甲基鳥嘌呤DNA甲基轉移酶(MGMT)蛋白的半胱氨酸殘基上的SN2而直接還原為鳥嘌呤;
d. DNA中代表性N-烷基化堿基(N3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被AlkB雙加氧酶家族氧化,產(chǎn)生相應的N-羥甲基衍生物,然后自發(fā)水解釋放甲醛,直接產(chǎn)生未修飾的堿基。
參考文獻:
Kriukienė E, Tomkuvienė M, Klimašauskas S. 5-Hydroxymethylcytosine: the many faces of the sixth base of mammalian DNA. Chem Soc Rev. 2024 Jan 11. doi: 10.1039/d3cs00858d. PubMed PMID: 38205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