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版 | 手機版 企業(yè)登錄 | 個人登錄 | 郵件訂閱
當前位置 > 首頁 > 技術文章 > 小鼠模型在伊坎醫(yī)學院研究團隊解析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中的應用

小鼠模型在伊坎醫(yī)學院研究團隊解析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中的應用

瀏覽次數(shù):732 發(fā)布日期:2024-8-14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重度抑郁癥(MDD)以及相關的心境障礙是一類常見的精神疾病。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世界上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盡管慢性應激是重度抑郁癥的一個主要風險因素,但人們對應激誘導抑郁癥的分子機制仍知之甚少。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仍是許多抑郁癥患者的首選療法,但抗抑郁藥物需要服用數(shù)周才能起效,而且緩解率低,這促使人們去尋找更直接的治療靶點。

5-羥色胺(5-HT)又稱為血清素,是一種重要的單胺類神經遞質,廣泛分布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外周組織。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5-HT調節(jié)一系列生理和行為功能,包括認識和情緒處理、自主神經活動和睡眠-覺醒周期等。盡管SSRI通過抑制5-HT轉運體起到擾亂大腦內5-HT信號轉導的作用,但目前仍不清楚血清素功能障礙本身是否會促進重度抑郁癥的發(fā)展,也無法解釋治療藥物促進癥狀緩解的機理。

近日,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分析小鼠模型和人類患者后發(fā)現(xiàn),中縫背核中的組蛋白5-羥色胺化修飾(H3K4me3Q5ser)在應激介導的轉錄可塑性中發(fā)揮重要作用。這項研究成果于2024年6月13日發(fā)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突出了5-羥色胺在此過程中發(fā)揮不依賴神經傳遞的非經典作用,其結果對重度抑郁癥的治療有潛在意義。

 

伊坎醫(yī)學院研究團隊解析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
圖片來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336-4


研究材料與方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通過慢性社交挫敗應激(CSDS)實驗建立了抑郁癥小鼠模型。他們利用RNA-seq和ChIP-seq等方法分析了雌性和雄性小鼠以及抑郁癥患者的中縫背核(DRN),研究應激暴露對H3K4me3Q5ser動態(tài)的影響。他們還構建了慢病毒載體(由賽業(yè)生物進行病毒包裝)來降低DRN中的H3K4me3Q5ser水平,研究其對應激相關基因表達和行為的影響。

技術路線
01 構建雄性和雌性抑郁癥小鼠模型,并評估應激易感小鼠的基因表達變化
02 分析應激易感小鼠及重度抑郁癥患者DRN中的H3K4me3Q5ser水平
03 探索抗抑郁藥物氟西汀是否會改變應激易感小鼠的H3K4me3Q5ser水平
04 分析H3 5-羥色胺化的下調是否可逆轉應激介導的基因表達程序

研究結果
1 慢性社交應激導致DRN的基因表達發(fā)生變化
研究團隊之前發(fā)現(xiàn),5-羥色胺會對組蛋白進行表觀遺傳修飾(H3K4me3Q5ser),調節(jié)大腦的神經元轉錄程序。考慮到5-羥色胺主要在中縫背核(DRN)的神經元中合成,研究人員首先研究了慢性應激暴露對DRN中基因表達程序的影響。他們通過慢性社交挫敗應激(CSDS)實驗建立了抑郁癥小鼠模型。雄性小鼠在CSDS后分成兩組:應激易感組(stress-susceptible)和應激韌性組(stress-resilient)。

他們之后對易感組、韌性組和對照組小鼠的DRN組織開展了RNA-seq分析,然后進行差異表達分析。他們發(fā)現(xiàn),易感小鼠與對照小鼠在轉錄本上有明顯的分離模式(圖1);蚣患治霰砻,差異表達的基因主要集中在神經元發(fā)育通路、突觸傳遞通路和精神疾病相關通路上。這些結果表明,雄性DRN中的應激易感基因表達程序(特別是被急性抑制的基因)可能與慢性應激暴露下觀察到的神經和行為可塑性異常有關。

由于重度抑郁癥的發(fā)病率和癥狀表現(xiàn)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接下來研究了慢性應激(也就是挫。┑拇菩孕∈驞RN中的基因表達程序,以便與雄性小鼠的轉錄模型進行比較(圖1)。在這個研究模式中,挫敗的雌性小鼠對CSDS完全易感。后續(xù)分析表明,雌性挫敗小鼠DRN中的基因表達程序似乎也與異常的神經和行為可塑性有關。
 

伊坎醫(yī)學院研究團隊解析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
圖1 雄性和雌性小鼠的慢性社交應激都導致DRN的基因表達發(fā)生變化1]


2 DRN中的H3 5-羥色胺化在慢性應激后失調
之后,研究人員分析了可能導致轉錄變化的染色質相關機制。由于DRN中富含產生5-羥色胺的神經元,他們進一步探索了小鼠DRN中H3K4me3Q5ser的潛在調控。他們發(fā)現(xiàn),應激易感小鼠與應激韌性小鼠在H3K4me3Q5ser水平上存在顯著的差異,應激易感小鼠表現(xiàn)出明顯的缺陷。同樣地,雌性挫敗小鼠的5-羥色胺化標記也出現(xiàn)下調。他們接著測定了重度抑郁癥患者DRN中的H3K4me3Q5ser水平,以評估這些變化是否與臨床相關。結果表明,在沒有服用抗抑郁藥物的重度抑郁癥患者中,5-羥色胺化標記也下調。

為了評估H3K4me3Q5ser總體水平的改變是否與慢性應激暴露后的基因組調控模式相對應,研究人員對雄性和雌性小鼠DRN中的5-羥色胺化標記進行了ChIP-seq分析。他們評估了雄性和雌性應激小鼠之間富含H3K4me3Q5ser的蛋白編碼基因,發(fā)現(xiàn)重疊基因同樣集中在與神經元發(fā)育和突觸調節(jié)相關的通路以及與精神疾病相關的疾病富集基因位點上。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慢性應激導致的H3K4me3Q5ser富集模式的改變與重度抑郁癥相關的異常轉錄程序有顯著關聯(lián)。

3 抗抑郁藥物治療可逆轉應激易感性
前面的數(shù)據(jù)顯示,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重度抑郁癥患者中,H3K4me3Q5ser總體水平發(fā)生了改變,但在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患者以及對照中沒有觀察到這種效應。因此,研究人員探索了這種標記是否會同樣響應小鼠的抗抑郁治療。在為期10天的慢性社交挫敗應激后,他們用抗抑郁藥物氟西汀對小鼠進行30天的治療,同時以水作為對照(圖2)。社交互動測試顯示,長期使用氟西汀治療的易感小鼠明顯逆轉了之前觀察到的缺陷。

同時,利用這種延長的時間軸(更好地反映應激易感狀態(tài)的持續(xù)性),他們還觀察到,在用水處理的應激易感小鼠的DRN中,H3K4me3Q5ser標記顯著積累,這與之前觀察到的標記總體下調趨勢不同。在氟西汀治療的應激易感小鼠中,這種積累明顯減弱,標記水平與對照和應激韌性小鼠相當(圖2)。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易感小鼠在慢性應激后對抗抑郁藥物的行為反應與H3K4me3Q5ser水平的降低相對應,這表明抗抑郁藥物介導的H3K4me3Q5ser下調也許在行為缺陷的緩解中起作用。
 

伊坎醫(yī)學院研究團隊解析抗抑郁藥物的作用機制
圖2 慢性氟西汀治療挽救了應激易感小鼠的行為缺陷[1]


4 降低DRN中的H3 5-羥色胺化可促進應激韌性
接著,研究人員探索了預防性地降低DRN中的H3 5-羥色胺化是否可防止應激介導的基因表達程序。他們在雄性小鼠的DRN內注射了慢病毒載體(由賽業(yè)生物進行病毒包裝),與H3.3 WT對照相比,H3.3Q5A降低了受影響位點的H3 5-羥色胺化水平。之后小鼠接受CSDS,結果表明對照小鼠的社交互動出現(xiàn)了顯著缺陷,但H3 5-羥色胺化的降低減弱了CSDS誘導的社交回避行為,表明病毒介導的H3K4me3Q5ser下調足以促進慢性應激動物的行為韌性。

RNA-seq分析表明,H3.3Q5A轉導明顯逆轉了應激誘導的基因表達譜。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H3 5-羥色胺化對于加強應激相關的轉錄異常模式非常重要,這些異?赡苁菍е滦袨槿毕莸闹饕颉4送,在應激易感小鼠中,因氟西汀暴露而顯示H3K4me3Q5ser改變的基因與H3.3Q5A轉導后差異表達的基因存在明顯的重疊。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下調慢性應激小鼠DRN中的H3K4me3Q5ser足以逆轉應激介導的轉錄程序并促進小鼠的行為韌性。

研究結論
總的來說,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慢性應激小鼠的DRN中顯示出失調的H3K4me3Q5ser動態(tài),而抗抑郁藥物對這些動態(tài)的破壞足以減弱應激介導的基因表達和行為。在重度抑郁癥患者服用或未服用抗抑郁藥物的情況下,他們也觀察到相應的H3K4me3Q5ser調節(jié)模式。這些結果確定了5-羥色胺在應激介導的轉錄和行為可塑性中發(fā)揮非經典的作用,并表明某些抗抑郁藥物可能通過逆轉H3 5-羥色胺化模式改變來發(fā)揮作用。

參考文獻:
[1]Al-Kachak, A., Di Salvo, G., Fulton, S.L. et al. Histone serotonylation in dorsal raphe nucleus contributes to stress- and antidepressant-mediated gene expression and behavior. Nat Commun 15, 504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4-49336-4

來源:賽業(yè)(蘇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聯(lián)系電話:400-680-8038
E-mail:info@cyagen.com

用戶名: 密碼: 匿名 快速注冊 忘記密碼
評論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 請輸入驗證碼: 8795
Copyright(C) 1998-2025 生物器材網(wǎng) 電話:021-64166852;13621656896 E-mail:info@bio-equi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