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超課題組利用光響應生物膜,制備梯度活體復合材料
瀏覽次數(shù):2565 發(fā)布日期:2021-1-11
來源:本站 僅供參考,謝絕轉載,否則責任自負
自然界中生物體的組成材料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與進化,其結構與性能都令人驚嘆。生物體可以利用簡單的礦物質與有機質作為原材料,巧妙組裝后滿足不同組織器官復雜的力學與功能需求。其中,梯度組織是生物體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過程中形成的高度進化的結構形式。這些結構精巧的生物硬組織是通過生物礦化過程形成的。有別于實驗室材料制備,生物礦化是一種溫和且高度可控的自然過程,其最為顯著的特征是通過有機大分子與無機離子的界面相互作用,在分子水平控制礦物的成核、生長、取向和組裝,使所得材料具有特殊的分級結構和組裝方式,并隨之帶來優(yōu)異的力學強度與豐富的功能。
盡管目前仿生礦化研究取得了不少進展,但仍難以生產出具有天然同類產品的結構特征和具有“活性”的礦化復合材料,如自修復的能力、環(huán)境響應性。因此,如何利用細胞控制的方法來生產具有功能梯度性的復合材料在很大程度上還是一個尚未探索的領域。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上?萍即髮W鐘超教授與其合作者受天然功能梯度材料的啟發(fā),提出了一種實現(xiàn)可調控仿生礦化的新思路:利用細菌能夠感知環(huán)境和分泌生物分子的能力,工程改造大腸桿菌生物膜這個活體功能材料平臺來實現(xiàn)光調控的礦化,制備形狀、厚度、密度可調控的復合功能材料。該工作以“Living materials fabricated via gradient mineralization of light-inducible biofilms”為題,于2020年12月21日在線發(fā)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igy雜志上。
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篩選出了Mfp3S-pep作為羥基磷灰石(HA)礦化的蛋白質模塊,通過透射電鏡和選區(qū)電子衍射,發(fā)現(xiàn)CsgA-Mfp3S-pep生物膜在礦化5 天后形成了致密的礦物質,并具有明顯的晶體特征,證實了該蛋白在促進HA礦化和結晶中的作用(圖1)。
隨后利用石英晶體微天平(圖2)和單分子力譜進一步說明了該蛋白與HA礦物之間具有較強的結合力。研究人員利用石英微晶天平分別測試了蛋白單體和自組裝后的蛋白纖維在HA芯片表面的吸附量,結果顯示引入Mfp3S-pep后蛋白質在HA表面的吸附量顯著增加,且實驗后期研究人員通入緩沖液沖洗芯片表面,吸附的蛋白質也基本沒有脫落。
為了實現(xiàn)動態(tài)可控的調控,研究人員引入了藍光光控元件,改造后的細菌可以感受外界藍光啟動融合蛋白的表達,產生的生物膜進一步礦化形成復合材料(圖1)。
圖1 光誘導生物膜的礦化
圖2 利用石英微晶天平驗證功能蛋白與HA之間的結合作用力
利用光響應的特性,研究人員可以實現(xiàn)在空間和時間上控制生物膜的生長,從而進一步控制復合材料的形成(圖3)。借助投影儀將繪制的藍色圖案從正上方投影到加了培養(yǎng)液的培養(yǎng)皿底,經培養(yǎng)后可獲得完美復刻投影圖案的生物膜,隨后將培養(yǎng)液替換成1.5倍的模擬體液,經礦化過程后可獲得同樣圖案的復合材料。值得一提的是制備得到的復合材料中74%的細菌依然是活性狀態(tài),這對于該材料后續(xù)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圖3 通過投影不同藍色圖案得到精確的圖案化復合材料
為了模擬制備功能梯度組織,研究團隊設計了一個藍光強度呈梯度變化的圖案,成功制備了具有密度梯度、力學性能梯度的活體復合材料(圖4)。實驗發(fā)現(xiàn),藍光強度與重組蛋白表達量在一定范圍內具有正相關關系,導致了無機物梯度沉積。這種活體梯度復合材料的制備方式可能為未來軟骨損傷修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基礎。
圖4 光控制備梯度復合材料
最后,研究人員結合生物膜的粘性特征以及藍光對于空間分布的準確控制,利用粘性生物膜固定聚苯乙烯(PS)小球填料實現(xiàn)了定點裂縫填補,再通過礦化作用沉積羥基磷灰石對裂縫進一步填充提高力學強度完成裂縫的修復。
圖5 應用可光控的復合材料定點修復裂縫
總結:
研究團隊將光誘導生物膜的形成與生物礦化相結合,制備了一種具有精確空間圖案和梯度特征的活體復合材料。與常規(guī)的非生物復合材料相比,所得的活體復合材料內部的細胞仍保持活力,能對環(huán)境刺激做出響應。因此,該研究為制造具有精細結構的、具有動態(tài)響應性和環(huán)境適應性的活體復合材料開辟了新的途徑。
原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9-020-00697-z#Sec8
QCM-D技術簡介:
具有耗散因子檢測功能的石英晶體微天平(QCM-D)是瑞典百歐林科技有限公司的QSense產品系列的專利技術,可提供多個頻率和耗散因子數(shù)據(jù),用于測定非常薄層的吸附層的質量,并同步提供粘彈性等結構信息。耗散型石英微晶體天平技術(QCM-D)作為一種實時界面多維跟蹤技術,可以對多種不同類型的界面進行實時在線無需標記的表征。
該儀器應用范圍包括:食品、蛋白質、核酸,多糖等生物分子和細胞/細菌、自組裝材料、生物傳感器、高分子聚合物、環(huán)境膜處理、納米顆粒、石墨烯等,從納米到微米尺度的物質與界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及物質的環(huán)境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