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IF=14.903、一區(qū)top期刊
近日,哈爾濱工業(yè)大學醫(yī)學與健康學院楊鑫教授團隊在開發(fā)納米抗癌藥物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IF=14.903、一區(qū)top期刊)上。
免疫治療與化療、光動力治療(PDT)、光熱治療(PTT)和放射治療等有效療法已被證明是激活抗腫瘤免疫反應以改善抗癌治療的一種成功策略。基于這些免疫治療策略的協(xié)同組合,許多納米材料的創(chuàng)新設計已經顯著提高了抗癌活性,包括無機納米顆粒、聚合物納米顆粒和仿生納米顆粒(NPs)。然而,開發(fā)多功能、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低毒高效、臨床可用的轉化納米免疫刺激劑仍然是一項挑戰(zhàn)。
近年來,活性萜類天然小分子被證明具有易于納米制造、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低毒性和更少的肝損傷以及在抗腫瘤治療中的高協(xié)同作用等顯著優(yōu)勢,為開發(fā)臨床可用的納米免疫刺激劑用于協(xié)同免疫治療提供了有希望的替代方案。
基于上述背景,楊鑫教授團隊利用殼寡糖鍵連三萜白樺脂酸合成雙親分子與光敏劑Ce6共組裝,合理設計并成功構建具有化療“休眠”特性、且光活性不被影響的光敏前藥組裝體(COS-BA/Ce6 NPs),可實現(xiàn)顯著的全身免疫治療反應,為治療遠處或轉移性癌癥的臨床應用開辟了誘人的可能性。
實驗方法:4T1荷瘤小鼠隨機分為兩組,分別將200μL Ce6和COS-BA/Ce6 NPs 5%葡萄糖溶液經尾靜脈注射到荷瘤小鼠體內,然后使用AniView系列多模式動物活體成像系統(tǒng)進行體內、體外的熒光成像。
博鷺騰助力科研
綜上所述,COS-BA/Ce6 NPs由于獨特的體外化療活性抑制特性,加之pH響應性,促使其對正常組織低毒、對腫瘤組織因刺激響應解組裝釋放高活性的雙親前藥分子而高毒,表現(xiàn)出智能隱身特性。而且,當與免疫佐劑相結合時,無論是納米藥物介導的單一化療還是聯(lián)合光化治療,均能有效激活機體免疫反應實現(xiàn)高效的抗腫瘤免疫治療。這一化療休眠功能的納米構建策略為臨床高效、安全的腫瘤免疫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實際應用前景。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apsb.2022.06.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