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設計到表達:人鼠嵌合抗體的制備全過程
瀏覽次數:452 發(fā)布日期:2024-11-19
來源:www.tekbiotech.com
嵌合抗體是一種融合了小鼠和人類抗體特性的生物藥物,旨在提高療效并降低免疫原性。這種抗體的產生始于20世紀80年代,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結合小鼠的抗原結合能力和人類的免疫耐受性,開發(fā)出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方案。最初的小鼠單克隆抗體在臨床應用中常出現免疫反應,限制了其使用。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科學家們開始研究嵌合抗體,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將小鼠抗體的可變區(qū)與人類抗體的恒定區(qū)結合,從而創(chuàng)造出人鼠嵌合抗體。
人鼠嵌合抗體設計
人鼠嵌合抗體的設計是制備過程中的關鍵步驟。首先,研究人員需選擇合適的抗體序列,通常包括小鼠的抗原結合位點(Fab區(qū)域)和人類的Fc區(qū)域。通過基因工程技術,將小鼠抗體的重鏈和輕鏈基因與人類Fc基因進行融合,形成嵌合抗體的基因構建體。這一設計不僅保證了抗體的特異性和親和力,還提高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潛力。常用的基因工程方法包括PCR擴增、限制性內切酶切割和連接反應等。
人鼠嵌合抗體生產
設計完成后,下一步是人鼠嵌合抗體的生產。這一過程通常涉及將構建的基因轉染至合適的表達系統中,最常用的是CHO(中國倉鼠卵巢)細胞和HEK293細胞。CHO細胞由于其能夠進行復雜的糖基化修飾,因此被廣泛應用于抗體的生產。轉染后,細胞在培養(yǎng)基中進行培養(yǎng),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后,細胞將開始表達嵌合抗體。
嵌合抗體表達
在抗體表達過程中,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是關鍵。研究人員需調整培養(yǎng)基的組成、溫度和通氣條件,以最大化抗體的產量和活性。常用的檢測方法包括ELISA和Western blot,以確認嵌合抗體的表達和純度。
嵌合抗體純化
嵌合抗體的純化通常采用親和層析法,尤其是Protein A親和層析技術。該方法依賴于抗體的Fc區(qū)域與Protein A的特異性結合,能夠有效去除雜質和未結合的蛋白質。純化后的抗體需經過一系列的質量控制,確保其符合生物活性要求。這包括抗體的濃度測定、活性檢測及其結構鑒定。
人鼠嵌合抗體的制備是一個復雜而系統的過程,從設計到表達再到純化,每個步驟都至關重要。隨著生物技術的不斷進步,嵌合抗體的生產效率和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為臨床應用提供了更為可靠的生物制藥選擇。未來,進一步優(yōu)化嵌合抗體的設計和制備流程,將為治療更多疾病提供新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 Koller, C. F., & Kiener, P. A. (2018).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monoclonal antibodies. Methods in Molecular Biology, 1858, 9-20.
2. Minton, N. P., & Whitfield, W. G. (2016). Production of recombinant antibodie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113(11), 2335-2346.
3. Sokol, K. A., et al. (2017). Engineering of chimeric antibodies for increased efficacy and reduced immunogenicity. Journal of Immunotherapy, 40(5), 190-203.